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十一五”期间北京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是物流总量增长较快,但供应的结构有待调整,物流总体运作效率亟待提高。2003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为6415.43亿元,增加值为533.49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56%。2002年北京货运总量30961.0万吨,民航、铁路、公路货物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0.1%、7.6%和91.6%,民航、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比例过低,也显现出北京物流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2002年北京市物流业的利润率约为0.0816,表明物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二是物流资源较为丰富,但技术含量及配置效率较低。首先设施装备技术含量不足。2002年北京市主营物流企业集装箱运量仅占物流量比重5.3%;专用车仅占车辆比重19.7%;物流企业中使用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1.9%。其次,物流装备大部分集中在非以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北京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大而全、小而全,拥有较大的物流设施和储运能力,2002年北京市主营物流企业物流量占全部物流量的25.8%,即70%的以上的物流量是由工业批发业自我实现。第三,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呈明显弱势。2002年工业企业平均运距在100公里以上的企业仅占24.8%,批发业企业平均运距在100公里以上的企业仅占18%。

  三是物流资源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城市四环与五环之间,与北京市总体规划还存在不适应性。北京物流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向四环及以外地区迁移,这与北京商业及居民区正在向五环外的“新城-镇”的扩散、工业布局在“两带”的五环甚至六环之外有一定的差异。

  四是物流业的规模、结构、效率较低。公路运输企业规模小。2002年北京市道路货运中,60%以上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完成的。

  五是北京市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2002年各种物流方式中货物运输和仓储方式物流量占97.5%,货物配送量和流通加工量只占2.5%;这就导致无序的价格竞争成为物流业唯一的竞争方式,产业效率较低。

  六是重点发展行业对物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重点行业的物流流动空间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重点行业产品对物流的低成本、及时性、敏捷性、服务水平、生态安全性、信息化要求更加迫切。在特定的行业如农业、医药业采用特定的物流技术已迫在眉睫。

  二、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目标

  北京物流产业发展的定位。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整合物流产业和物流资源,与天津市、河北省形成联合协调,成为国家现代物流骨干基础设施的一级节点城市,成为京津冀经济区域中的物流核心城市,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综合服务支撑。

  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消费领域物流和北京重点发展的工业领域物流为重点。以奥运物流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基本建成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以物流信息化为先导的,多层次物流系统相协调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到2010年,北京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份额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三、北京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一是完善北京市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首先要统筹物流发展政策。对北京市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相协调的物流规划体系,基地、中心、配送中心相衔接的网络体系。其次重视培育物流市场及物流企业。一方面要规范北京市物流市场,在鼓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同时,避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引导生产型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为新型物流服务产品提供发展空间。第三要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优惠的土地、税收、投融资政策。主要有规划用地预留制度和减收土地出让金,实施统一税制制度,实施投融资政策倾斜等。第四重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给予物流类行业协会以充分的授权,使其在本行业信息统计和分析、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质量标准、产业政策、行业法规等方面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科技发展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