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十一五”北京地区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发展现状

  第一,北京市服务业的总水平不及发达国家90年代的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大致处于美国和香港60年代的平均水平,相当于日本80年代的水平;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东京的5.1%、伦敦的9.4%和巴黎的8.6%。

  第二,支撑北京市服务业的第二产业基础不如上海。主要表现为北京市第二产业质量相对较差,企业投入到研究开发的资金少;北京市的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

  第三,北京服务业质量不如上海。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海市高近10个百分点。但规模增量和效益均低于上海。

  第四,成熟产业增长迅速,生产效率高。一些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成熟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运输邮电业近年增长很快。由于存在垄断,这些行业的产出效率远高于其它行业,甚至超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oecd)。

  二、突出问题

  第一,体现首都功能的服务行业发展不足。首先,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业发展不足;其次,充分体现首都功能、满足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会展业、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待加强;再次,大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更加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的文化资源,将北京建成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名城;第四,知识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不能充分承接国际服务业在北京的扩张和转移,并限制北京作为世界级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

  第二,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依托。2000年以来,北京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波动比较大,政策等非制造业影响成份较多;而上海现代服务业变动相对平稳,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起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到2003年,上海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例达到59.00%,已经超过了北京的54.59%。尤其是北京周边的华北地区制造业又远远落后于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基地缺乏区域合作基础。这些都是北京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三,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资源分割严重。作为转轨经济国家,在放宽行业准入制等制度方面,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比较晚,垄断和市场准入限制多加之,国有事业单位改革障碍大;在北京的中央、国家和军队等部门比较集中,资源和管理制度协调存在一定难度,资源分割现象严重。这些都为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形成了无形的障碍。

  第四,服务业空间布局调控不足。城市各要素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和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实施不到位;空间发展政策城区和郊区无差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过于集中在城区。

  三、发展的条件

  第一,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产业分工的细化和居民收入的明显提高,使企业和家庭活动外置化趋势加快,新的服务门类不断产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投资需求;同时,2008年的奥运会将促进北京市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北京市服务业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变,技术含量高的消费成为新的需求热点。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会处于快速上升的势头;同时,对服务业的消费也更趋向于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的行业。这为北京市高档服务业的消费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条件。

  第三,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从整体和长远看表现为首都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基础服务优势和功能区的聚集规模优势。

  四、发展思路

  抓住四大历史性契机(世界服务业转移、北京举办奥运、国际化都市战略、知识经济前沿),充分发挥四大优势(首都、文化、生产与消费、功能区)和强大的辐射作用,以四“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着眼点,打造四个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五、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