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 “十五”期间北京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特点

  流通规模持续增长。“十五”前四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幅度9.7%, 2003年在遭遇“非典”重大疫情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9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商业发展呈现繁荣。各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业态升级步伐加速。截至2003年底,北京社区连锁便利店达到1600家;在电子商务方面,2003年企业对个人销售额约为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企业之间销售额约为4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约为20%。

  连锁经营活力显现。初步形成了年销售额300亿以上的企业1家(亚飞汽车)、150亿元以上的1家(国美电器)、50亿元以上的3家(华联、物美、京客隆)、30亿元左右的2家(王府井百货、超市发)。截至2003年底,北京市连锁企业达到146家,连锁经营业种已达70种,

  二、北京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目标

  扩大流通规模。2010年北京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2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10000亿元。

  提升都市商业繁荣度。到2010年,北京市人均商业面积应达到1.2平方米,商业零售总营业面积约为1900万/左右。到2020年,人均商业营业面积1.5平方米,商业零售总面积达到2500万/左右。

  改善都市商业舒适度。新建商业设施营业面积/建筑面积比率平均应降低到50%以下,新建商业建筑平均容积率要控制在1.5左右。

  提高市民生活便捷度。 2010年,95%以上的城市居民,可以在3分钟内步行抵达便利服务网点,10分钟自行车车程到达社区商业中心,30分钟汽车车程到达市级商业中心区或次级商业中心区。

  提高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2010年北京市连锁零售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份额将达到50%,即达到2100亿元左右。流通前10强企业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份额,应达到30%。连锁从业人员占商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目前的10%提升到2010年的30%。

  规划多中心发展格局。到2010年,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含卫星城)的商业营业比率将提升到3:1左右,即中心城区商业面积1425万平米,新城区商业面积475万平米,2020年新城区商业面积比率可望接近35%,即新城区商业面积875万平米,中心城区商业面积约1625万平米。

  均衡设计商业层级。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中心、便利商业网点的商业面积比率达到4:4:2左右。即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中心、便利商业网点的商业面积分别占总商业营业面积的40%、40%和20%。

  三、构建现代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一是通过提升现代商业街区、开发大型现代生活休闲中心来繁华城市。按照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不同的商业发展模式,繁华城市主要应从提升现代商业街区、开发大型现代生活休闲中心两方面着手。现代商业街区的重点应放在王府井、西单、前门三大中心区上。大型现代生活休闲中心以shopping mall的形式出现。它可以成为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流通业接轨国际的平台。

  二是通过跨越式高起点构建新城商业服务体系、推广现代生活广场来优化宜居环境。而优化宜居环境的流通现代化工作重点应当是建设高起点的新城商业服务体系和推动现代生活广场的发展。新城区商业发展必须突出区位特色的原则,以商业格局和商业业态的跨越式为发展模式,到2010年实现人均商业营业面积1.2平方米,其发展水平不滞后于中心商业区。

  新城建设和中心城新建大型社区的发展可以通过构建现代生活广场来实现。现代生活广场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公共空间形态,主要业态有大型综合超市,各类精品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各类健身、娱乐、休闲设施以及门类众多,配套较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营业面积为一般25000平方米左右,商圈辐射半径约为2公里,服务人口3-4.5万人。

  三是通过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奥运功能区等重点功能区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来服务都市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要确保高新技术产品的流通“无障碍”和确保商业服务环境与国外高科技园区“无差异”;cbd地区可通过充分开发商务即时消费商业、商务后援支持商业、会展商业、高尚生活消费和商旅商业等商业形式来为cbd商务活动提供支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可通过构建产业商业和生活区商业,以此来强化商业基础设施,塑造人性化投资环境和提升商业引力指数,营造现代化生活空间;而奥运经济圈的商业发展则要强调适度的规模,弹性的商业设计,注重奥运后的持续利用。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经营战略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北京地区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