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发展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现状及问题

  生活垃极总量增加。将2003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生活垃圾总排放量为445万吨/年,预计年均递增1.6%左右,2010年达到496万吨/年, 2020年达到582万吨/年。

  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卫生填埋为主。填埋处理设施占88%。2003年全市垃圾实际总处理量为9040吨/日,其中填埋占91%,焚烧占3.5%,堆肥占5.5%;处理设施比例不合理造成资源化率很低;具备筛分设施的转运站的筛分能力占总处理量的1/5,不适应未来焚烧发电和生化处理设施的发展。

  无害化处理率有待提高。在城乡结合部、郊区乡镇等地区每年还有占生活垃圾总量20%左右的生活垃圾处于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状态,全市、城八区和远郊区的实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4%、90%和35%。

  管理模式有待改善。现行市、区三级管理、三种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政府对全市生活垃圾系统的宏观调控、统筹管理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为有效地提高收缴率,减轻政府的负担。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的基础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刚刚起步,应尽快标准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以便为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设施规划和优化调度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规划思路和目标

  规划思路:以循环经济理论作指导,以垃圾资源化为出发点,通过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的过程实现减量化,并通过对垃圾资源化过程环境污染的控制实现垃圾的无害化。

  总体目标:到2010年,按人口分类收集率提高到40%;全市、城八区和远郊区生活垃圾的实际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100%和76%;全市、城八区和远郊区的实际资源化处理率分别上升到71%、81%和66%。

  到2020年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目标应达到或接近双百:即100%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达到60-70%,即源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末端垃圾处理并重。

  三、2010年北京市垃圾治理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总额将为59.6亿元。采用政府投资、内资bot和外资bot三种融资方式,政府支付30%的初始投资约20亿元左右,每年对新增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费的净支出分别为7.7、8.2和8.7亿元。它将产生以下效益:

  经济效益:2004-2010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机会达到60亿元以上,运营收益机会8-9亿元以上。

  社会效益:北京全市生活垃圾的实际无害化处理率从2003年的74.2%增长到2010年的95.3%;城八区从89.9%增长到2010年的100%;远郊区从35.5%增长到2010年的76%。垃圾无害化给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显著效益难以定量计量。

  生态效益:生活垃圾规划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减少垃圾处理对周围大气、土壤和水系统的二次污染,并带来显著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到2010年,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每年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约可达37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方案

  在城八区和垃圾流可联片的12个区县分批分期建立5个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分批分期建立阿苏卫、高安屯、六里屯、安定二期、大杜社和焦家坡等6个大型填埋场为依托的5个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构成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系统的主体部分,2010年所处理的垃圾量占全市生活垃圾总排放量的83%左右。

  远郊区县以生化处理和填埋为主:离市区和相互距离较远的密云、怀柔、延庆、房山、顺义和平谷等区、县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应以生化综合处理为主,填埋为辅,新建设施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

  五、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建议

  垃圾处理收费。建立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网点,可考虑与覆盖面广、收缴率高、收费成本较低的收费项目电费进行捆绑收费;实行企事业单位按排放量收费的办法,对于一些垃圾排放量大的企业可规定垃圾平价排放额度,超过排放额度部分提高垃圾收费标准,以促使其垃圾减量化。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思路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经营战略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