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思路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南城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障碍

  2003年南城(祟文、宣武、丰台)常住人口221万人,土地面积336.6平方公里,生产总值518.7亿元,其中二产增加值150.8亿元,三产增加值366.7亿元。

  近年南城与北城的经济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

  第一,南北城经济差距加大。从1998到2003年,南北城人均gdp差距从8129元上升到20353元,人均三产增加值差距从7212元上升到20521元,人均财政收入差距从588元上升到1399元;南城在八城区中三产增加值的比重从1984年的33.4%下降到2003年的16.5%。

  第二,南城社会发展水平低。低教育水平、低收入、“低端”职业为主、高失业率的“三低一高”现象是南城社会的显著特征。南城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重低于北城9.21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比重很大,南城各区建筑业就业人员比重都居本区之首,宣武区和丰台区建筑业超过32%,是全市平均建筑业从业人员比重的2―3倍。南城社会发育水平的落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处于社会低层的“体制外”群体。已经形成了“南弱北强”的社会竞争力分布格局;就职业空间差异来说,已经形成了“南低北高”的分布格局。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南城远远落后于北城。1999至2004年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在北城的投资是南城的28倍,单位面积的投资比也达到20倍。大型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与北城相比差距较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水质差,供电能力差;南城近郊区环境质量差;危房屋面积大。

  总的来看,2003年南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北城1998-1999年的水平;和东、西城区相比,崇文区落后6-7年,宣武区落后1-2年;丰台区落后于海淀区4年。2003年南城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于北城1995年的水平。

  原因分析:由于历史原因,1949年时南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与北城存在着明显差距。建国后的50年中,北城始终是北京投资建设的重点。而南城的发展未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投资环境差,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弱,国有经济比重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吸纳就业能力差。同时面临着旧城改造,危旧房面积大,人口密度大。多方面的限制,南北城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次财政体制变革的结果加大了南北城原有的经济差距。

  二、南城核心区(崇文区和宣武区)的规划设想

  功能定位:北京旧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市民文化、商业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传媒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在旧城内进行“四弱一强”的调整:弱化人口居住功能、商业中心功能和办公功能、迁出全部二产,强化文化中心功能。

  主要功能区分为:

  中华民俗文化园(前门至永定门中轴线两侧)。其中:北部为传统商业文化旅游区;南部为民俗文化旅游区

  体育产业园(环龙潭湖地区)

  传媒产业密集区(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

  主要发展产业:旅游服务业、体育业、传媒业

  主要措施:

  重点改造“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

  建设南中轴线景观大道和永定门文化广场。

  增建高中示范校和大型综合医院。

  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小型分散的公共绿地,注重避难设施的配套建设。

  三、南城近郊区(丰台区)的规划设想

  功能定位:重要的人口居住区;北京主要的国内商务办公区;物流中心和都市工业分布区。主要功能区分为:

  商务办公区(西四环与南四环交汇处,以丰台科学园为核心)。

  都市工业区(永定河以东、京石高速两侧)。

  居住功能区(永定河以东、除商务办公区、都市工业区和绿化带以外区域)。

  物流功能区(王佐地区)。

  主要发展产业:商务办公业、生活服务业、物流及其配送业、都市工业(服装和食品制造业)、房地产业。

  主要措施:

  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将丰台南站地区与全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相连。

  将永定河以东地区并入市政自来水网,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供电能力。
 

责任编辑:

上一篇: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发展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