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一、北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原因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产业结构变化不协调。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2.14:1,消费支出之比为2.39:1。农民收入还存在着地区差异,远郊区县与近郊区相比低30%左右,山区区县与平原区县相比低30%左右。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4倍。农村非农产业总量不足,二、三产业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建设实力脆弱,农村投资不足。在非农产业中,工业发展不足是主要矛盾。

  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存在明显差距。在多项公用事业的总量和人均占有水平上有明显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市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服务水平远远滞后于市区。农村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缺乏法规保障、政策滞后,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一些公共事业方面,远郊与城近郊人均占有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建国50多年来,城市建设投资近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将近1/4。这些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城近郊区。农村地区历史“欠债”太多。农村建设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和农户自我积累,财力和投资的城乡差距悬殊,物质基础差距继续拉大。

  城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和政策障碍派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重束缚了城乡均衡协调发展,重城轻乡的政策导向逐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城市化建设长期滞后减少了农民就业和收入。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基本思路:抓住“一个关键”,落实“三个统筹”,推进“三农四化”。即:抓住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重点抓好统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主要目标:围绕首都现代化的中心任务确定目标,提升农村、提升远郊、提升山区,显著地提高远郊、农村和山区在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三方面与全市相适应的水平,预计到2010年:

  经济:郊区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0元左右;工业增加值要占到全市30%以上,第三产业的比重接近50%,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社会:要全面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状况,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和就业等服务水平,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城市:在重点建设郊区新城和中心镇、完善城市体系的基础上,加快乡村的改造和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供排水、治污、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状况,初步形成高绿化覆盖率、低密度、低污染、优质美观的人居环境。

  三、 “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战略构想,城乡分为6大功能区,实行产业布局分工。(1)包括城八区和昌平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中心城区域,以城市职能中心品质的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2)包括顺义、通州和亦庄地区的东部平原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承接中心城人口、功能疏散和新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要实施以综合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3)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和丰台河西地区,是城市未来重要发展的地区,承担部分重要产业、商业物流、居住等职能,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品质,促进集约发展。(4)包括房山西部山区和门头沟区的西部山区区域,是城市西南部重要生态屏障,以生态维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主。(5)包括昌平山前平原和海淀山后地区的北部平原区域,承担高科技研发、教育、居住等职能,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导高品质、组团式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6)包括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四区县和昌平北部山区的北部山区区域,是城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以水源保护和生态维护为前提,建设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平原地区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研究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思路研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