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关于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2006年2月16日在桂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秀隆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好时期。五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36.92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39美元;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11.1%,增幅高出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2005年财政收入51.6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13倍,年均增长16.3%,增幅高出预期目标6.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1044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40元。

  2005年,县域生产总值356.21亿元,增长13.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5%;县域财政收入21.5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511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05%和103%,有11个县财政收入超过亿元,其中灵川、临桂两县分别突破3亿元。永福、荔浦和兴安县先后获得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阳朔、灌阳县获得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年均增长分别达6.7%、13.6%和12.1%,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9:30.9:36.2,提升到2005年的24.3:39.3:36.4,工业比重过低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善。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5%,比2000年提高7.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9%。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8.0%提高到2005年的9.6%。三次产业呈现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统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191.17亿元,增长8.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0%,总量排广西第一。紧扣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立足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确定了秋冬、春夏水果兼容、南橙北柑、畜禽并重、高山反季节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发展格局。把扶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引进了广东温氏、江苏雨润、北京汇源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均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十五期间,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总产稳居广西第一。

  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7.20亿元,增长25.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8%,增幅高出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52亿元,年均增长16.6%;规模工业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95.5提高到2005年的146.8,实现了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高新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32.16亿元,已有185户企业落户园区。2005年实现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69.6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03倍。电子信息与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2005年,成功承办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全市接待旅客120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分别增长8.4%和15.6%,其中接待入境旅客突破百万人次,被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誉为在我市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五期间,累计接待旅客5276万人次,年均增长4.6%,累计旅游总收入237.63亿元,年均增长5.1%;开通了桂林至曼谷、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增开了桂林到北京、深圳等7列始发车,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输量大幅增长;通讯、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茂名市“十一五”规划(草案)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