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运输 > 正文
达瓦解读:促进邮政快递业发展方针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2007年7月3日,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达瓦授权新浪财经发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文,文章以“全国快递服务业统计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解读了国家促进邮政业整体发展的政策方针。

  以下为全文: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快递服务业统计调查结果已经于日前向社会公布了,这是我国邮政业统计信息工作开展以来的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可喜的是整个邮政业的底数已经基本摸清。可贺的是政策制定者终于全面地把握了邮政业发展的格局,为制定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依据;这也有利于邮政市场经营者找到自己的坐标,明确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紧紧抓住和用好关键的战略机遇期,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充分把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又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贯彻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扎实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准备工作。其中至关紧要的一项,就是建立可靠、系统的统计调查体系,开展深入、持续的统计摸底活动,掌握真实、详尽的统计信息资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统计信息工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尽快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国家邮政局从重组伊始,就把邮政业统计信息工作列为“不但当前要迅速抓起来,而且今后要长期深入开展”的几件重点工作之一。2007年1月30日,国家邮政局挂牌次日,国家邮政局就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快递服务统计调查的通知》,确定了快递服务统计方案,拉开了中国邮政业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快递服务的、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向各种所有制形式下的、大规模行业调查的帷幕。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家统计局和国家邮政局齐心协力,动用了中央、地方两级专业统计力量,以统计专业人员为主、邮政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为辅,采取先行核实调查名录、然后再由调查人员逐一上门开展调查的方式,对全国数千家各类快递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经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面向对象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调查项目之细、工作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截至2006年底,全国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有2422家,从业人员达22.7万人;年投递快件总量已经达到10.6亿件,年业务收入299.7亿元,距300亿元大关仅有“一指之遥”。与2005年相比,投递快件量年增长比率为21.8%,业务收入年增长比率为25%。

  中国邮政经营的普通邮政业务,年投递邮件量达到236亿件,年收入为108.2亿元。

  至此,包括快递业务和普通邮政业务在内,我国的邮政市场已经达到年投递总量246亿件,年收入407亿元的较大规模。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当“现代快递”这个新名词刚刚进入我国经济生活时,中国邮政率先开办了快递服务,而且当时能够为社会提供这项服务的也只有中国邮政。正是在极为薄弱的基础上,我国的快递服务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努力实现向世界先进服务水平的赶超。到1987年,快件投递总量从0跃升为153万件,业务收入从0突破至0.8亿元。从此之后的短短20年,仅是弹指一挥间,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却是驶上了“高速公路”。到2006年,全国的年快件投递总量已是1987年的693倍,快递业务年收入总额是1987年的375倍。面对如此高速的发展,怎能不让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充满信心,怎能不让人对邮政业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满怀希望。
 

责任编辑:

上一篇: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 下一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