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义乌: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电子涅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图片说明:义乌市2005年传输网络结构示意图

义乌e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剑能浙江义乌报道 在原有鼎盛而混乱的小商品集贸市场上,义乌人正在构建一个网络电子市场,它会是义乌的未来核心竞争力吗?
  “拥有自己的网址会非常方便你的生意,”11月23日,美国进口商协会主席菲利浦.w.柏德先生在义乌说。他正对底下围坐两圈的老板们发表“中小企业如何运用最佳方式建立或扩大对美出口”的演讲。
  台下,早就使用erp和crm的中国袜业巨子―――义乌浪莎袜业董事长翁荣金,已实现网上电子竞价的中华商埠的高级副总裁虞望圣相视会心微笑:太小看我们义乌了吧?
  下榻到义乌的四星级凯信大酒店,柏德有些吃惊―――居然每个房间里都配备能直接上网的ibm电脑,他开始兴奋,要把义乌所见所闻拍成电影,尽快上网传给协会里焦灼地望着东方的那14500个进口商。
  柏德来得正是时候,义乌正在告别以前那个中国最繁荣、最便宜也最混乱的小商品集贸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区域经济电子化的凤凰涅。如果成功,义乌与柏德象征的全球小商品采购商们的距离将只有一根手指―――点击键盘所用。混乱将与义乌绝缘。

“蜂窝”式义乌的危机

  “竞争惨烈,市场难做,一件衬衫毛利不到5分钱。”最近几年,在义乌,你常能听到服装业的老板如此哭诉。
  义乌曾经是全国著名的价格杀手。中华商埠高级副总裁虞望圣提供的一个例子是,1999年,他们对全国百货公司商品的一个调查显示,同样的商品,义乌的价格平均是外地的1/10。这是其崛起的根本原因。
  价格吸引了全国的如云客商,一路推动义乌蓬勃发展,但新的问题终于出现―――90年代末,义乌供求信息大爆炸。义乌市此前靠“蜂窝模式”―――每年有5万名以上的小商贩像蜜蜂般地飞赴全国各地,一点一滴“采蜜”―――收集市场信息,然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集贸型经济已经遭遇致命危险,在传统模式下,采购商往往一对多,供应商也是一对多,当无数的采购商和无数的供应商出现后,信息交流出现了极大混乱―――难道这就是义乌发展的极限或边际?
  小商品大百货的义乌正遭遇着专卖店式的市场的分割。各地小商品市场风起云涌的瓜分―――光浙江省境内,就有温州小商品批发总公司、台州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冒出来,还有数不清的像成都荷花池之类的小商品市场,各地政府凭借当地资源优势组建地方性专业市场的现象非常普遍,领带、玩具、轻纺城等分市场纷纷“揭竿而起”,对义乌小商品集散地的中心地位摆开蚕食鲸吞之势。
  危机已经四起,义乌电信局局长王家森随即感受到了原始的蜂窝模式即将终结的彻骨之寒。“我始终担心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会不会遇到重大的风险,新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淡化义乌以前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王不愿意明言,他所指的是不断萎缩的利润空间几乎窒息了义乌老板的活力。这让义乌人扪心自问:第一次经济腾飞之后,义乌新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王家森的判断是,在一个可以同质化竞争的产业里,保持领先地位的惟一途径是让对手永远追不上―――具体到义乌市场,就是尽可能扩大有形市场的边际,同时保持成本优势低到同行难以忍受的“冰点”。
  王的构想是用一种有效的工具将产业和市场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这至少需要两方面的信息化:一是制造企业运用现代it管理手段完成自身的脱胎换骨;二是将所有制造企业统一在一个电子交易平台里,通过充分竞价解决中小企业与外部国内外采购商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他举目四望。1996年,这个小县城里最先接触互联网的“猴王”忽然找到了如意金箍棒。他开始言必称“信息化”,1996、1997年连续两次上万言书,“关于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启示”终于打动了义乌市委、市政府,以致4年之后,义乌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方浩福11月2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印象最深刻而又最陌生的一个词是“信息高速公路”。
 

责任编辑:

上一篇:传统有形市场网络化 下一篇:发展电子商务的两条途径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