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场经营状况 |
来源: |
作者: |
|
人气: |
时间:2009-08-26 |
|
|
评价商场经营状况通常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各个商场之间对比及掌握各商场的总体情况,这主要是商业管理部门所关心的;二是为了商场自身经营活动的正确决策,这是商场内部各级经营决策者所关心的。这两种不同的评价目的决定了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前者一般主要是商场经营成果及综合实力的评价;而后者除了对经营成果评价外,更突出的是对本商业企业自身经营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分析,为商场常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种评价目的是符合商场决策支持系统要求的。
商场经营评价的内容
商场经营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 对商场经营活动过程的评价 商场的经营活动是通过进、存、销三大经营活动基本环节之间相互促进和往复运动来完成的,这中间财务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商场的经营活动过程主要涉及进货、库存、销售和财务四个重要环节。对商场经营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进货、销售、库存和财务的现状,与原计划发生偏离的状况及原因,与历史同期相比增减情况及原因等,进而对商场经营活动进展是否符合要求做出正确评价,作为今后经营活动调整和决策的依据。
二、 对商场经营成果的评价
考察一个商场的经营成果,不能只从营业额角度来进行,还要考虑其营业成本。因此,评价商场的经营成果主要从营业额、利润和经济效益角度来进行。评价商场的经营成果,可以把商场的实际成果与计划指标相对比来进行,也可以把商场的实际成果与历史实际成果相对比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实际成果相对比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实际成果指标和同类商场的标准值相比较来进行。这有利于总结经验,为下期经营计划的正确制订做准备。
为了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经营评价,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商场经营活动过程的经营成果。
商场经营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评价商场经营活动过程可以细分为进货评价、库存评价、销售评价和财务评价。
一、 进货评价
进货是商场进、存、销三大经营活动基本环节的起始点,进货工作能直接影响库存和销售。这三个五一节联系不畅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主要表现为进销脱节和进存脱节。可见,提高进货工作水平非常重要。
进货评价可进一步细分为进货日常管理评价和进货业务工作评价两个方面。
1. 进货日常管理评价指标
商场进货日常管理状况主要是进货业务制度、责任制度执行情况和进货计划执行情况。所以进货日常管理评价又可细分为三个指标:(1)进货业务制度执行情况指标;(2)进货责任制度监督执行情况指标;(3)进货计划执行情况指标。
2. 进货业务工作评价
商场进货业务工作主要是进货渠道开拓和选择、进货方式选择、进货业务组织工作。进货业务工作评价又可细分类三个指标: (1)进货渠道评价指标; (2)进货方式评价指标; (3)进货业务组织工作评价指标。
二、 库存评价
商品储存是指商品离开生产过程但还未进入消费过程的间隔时间内的停留。仓库是储存物的场所,是商品的集散地。商品在保管期间,一般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商品的自然损耗。尽可能减少损耗是库存管理目标之一。此外,降低库存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也是库存管理目标。所以,库存评价主要包括仓库管理评价、库存结构评价。
1. 仓库管理评价
仓库管理善可以用定额管理的经济指标来评价。
(1) 单位面积储存量(吨/米2)。它是衡量仓库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是仓库面积使用合理程度的标准。
单位面积储存量=日平均储存量(吨)/仓库实际面积(米2)
这里,仓库实际面积是指库房面积减掉障碍物及固定验货区、发货待运区面积等以后的实际仓容面积。按原国内贸易部规定,单位面积储存量每平方米不少于0.75吨。
(2) 帐货相符率定额。指商品盘点时帐货相符的笔数占储存商品总笔数的比率。
|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