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管理 > 正文
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意愿调查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作者:王俐

  前言:“9・11”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国加入wto,日本企业所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日本企业向海外投资的积极态度仍未减弱。日本贸易振兴会所作“为迎接21世纪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企业海外网络重组的现状。

  1、45.9%的企业表示在今后3年中增加海外直接投资

  此次调查是为把握日本企业海外业务现状、今后的前景以及日本企业对目前海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意识和关心而于2001年10月所实施的。调查对象共2567家企业,其中720家作了答复(有效率为28%)。

  根据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并不只着眼于现在,而持中期、远景态度的居多。从“2000年业绩”、“2001年业绩及预计”和“今后3年(2002―2004年)的预计”结果的比较来看,回答“2000年业绩”增加的占34.5%:回答“2001年业绩及预计”增长的占34.3%;回答“今后3年预计”增长的占45.9%。具体到回答今后3年预计增长的企业中,制造业占49.1%,非制造业占39.8%,表明制造业居多。这些企业认为投资将会增长的行业主要是纤维及织物、橡胶制品、汽车零部件、纸及纸浆、有色金属、金属制品、汽车、食品、木材及木制品等,涉及多个领域。

  2、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

  回答今后3年计划(或正在研究)增加海外投资的企业达300家。其中回答预计增加投资的目标国是中国的最多,达到95.7%(复数回答),其次是美国(39.7%)、泰国(31%)、印尼(15%)和香港地区(14.3%)。但是,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合计达到67.7%,这说明并不是仅集中在中国。

  增加投资的主要目的(复数回答):第一目的均为扩大在投资地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占77.1%):第二目的为削减成本(占37.7%):第三为向第三国市场扩大销售(占26.4%)和配合日本国内生意伙伴企业的海外投资(占25.4%)等。

  3、投资美国的企业想要撤退和缩小规模的最多

  从该调查还可以看出已在海外投资的日资企业撤退利缩小规模的动态。在过去3年中从投资国(地区)撤退利缩小当地投资企业的首推美国(占27%)。撤退和缩小的理由有以下几点:(1)出于重组海外投资网络目的(占41.6%):(2)主要销售地(投资国及第三国)竞争日益激烈(占24.8%);(3)主要销售地(投资国及第三国)市场缩小(占20.4%):(4)投资地成本上升(占18.2%):(5)日方总公司经营恶化及兼并(占16.1%)等。但是,打算或正在研究在今后3年中撤退和缩小业务的仍是美国居首位(占25.2%),和过去3年的理由相同。

  4、对中国加入wto持冷静态度

  在回答“中国加入wto会给日本企业海外投资计划带来何种影响”时,认为并无太大影响的占38.4%,认为维持现状的占37.5%,认为预计会增加投资的占15.6%,总体来看日本企业持比较冷静的态度。

  在2001―2004年以内有计划将现有业务基地迁往中国的企业占21.7%,其中还分为将生产基地迁出(占86.8%)和将销售基地迁出(22.8%)而将中国作为区域管理基地和研发基地的分别仅占5.1%和4.4%(复数回答)。此外回答迁移的“母体”为日本的企业占85.3%,说明大多数都是从日本迁出。

  另外,在吸引外资方面,和中国处于竞争对手的东盟主要国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中已有投资的日资企业绝大多数(98.5%)都表示要继续其在东盟主要国家的业务。其理由(复数回答)主要是“自由贸易区(afta)实现后市场将会扩大”(占32%)和“已在东盟进行投资的成本巨大”(占30.7%)等。

  但是,将和中国处于竞争地位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对东盟评价高于中国的有“投资法规的透明度”和“基础设施完善”(泰国、马来西亚),而低于中国的有“政治稳定性”和“经济稳定性”(印尼、菲律宾)。而在“市场增长性”、“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对所有东盟主要国家的评价都低于中国,从这几方面来看,中国处于优势。    

来源:国际市场导刊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国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摘要) 下一篇:关于公布首批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经营者名单的公告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