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进入物流快递业在即 邮政如何面对 |
来源: |
作者: |
|
人气: |
时间:2009-08-26 |
|
|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几天后的12月11日,外商独资运营物流快递业将得到允许。11月19日,成都市邮政局推出亲民之举,在市区设立800-1000个社区邮政服务站和邮件接转点,跑好邮政投递“最后100米”。此番动作,成都邮政给了外界无限遐想:“百年老店”再亲民,是否在另辟核心竞争力蹊径?
体验:“遥远”的邮政网络,骑着自行车的邮差哪去了
成都邮政这个“百年老店”曾风光一时。在成都邮政发源地暑袜街附近,冻青树街邮品市场曾与北京月坛、上海太原路、广州人民公园邮品市场齐名。“市场内简直人挤人,让一批人发了邮财。”一知情人形容成都邮市曾经的火爆。
而在30来岁的李先生记忆里,少年时期对外界的懵懂憧憬中,就有对邮差的期盼,常常随着一串清脆自行车铃声,他带来东家报纸,西家信件,将小小院落与外界的悲欢变迁联系起来。
但随着现代沟通方式一日千里,曾与人们密不可分的邮政业务似乎正被淡忘,甚至有人发出疑问:“现在还有电报业务吗?”邮政的困境,业内感触更深。“我们只是微利”,成都市邮政局某负责人表示。
近日,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成都市邮政服务网点因城市改造有增有撤,但总数几乎没有增加。成都市邮政局监督与检查处处长周万清透露,目前市区的100多个邮政网点,绝大部分分布在一环路内,二三环之间很少,三环路外则一个都没有。与林立的银行网点相比、邮政网点则显得稀少,用邮难、订阅报刊难、接收邮件难等问题比较突出,成都市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解决群众用邮难、接收邮件难的议案。
邮政网点有好稀疏?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体验。11月24日9时,记者骑电动自行车从位于桃蹊路的成都市邮政局出发,左转上二环路,过建设路、游乐园后门、再转上猛追湾路,到猛追湾邮政营业点,经过8条街,用时15分钟。记者数了数,这两个最近的邮政网点,若乘公交车,则有7站路,还得走上500米;由此转向市区,距离最近的是暑袜街邮政营业所,有6站路。而一路上,与邮政有汇款、代收、储蓄等相同业务的银行机构数十家之多。
为什么不增加营业网点?业内人士透露,一个营业网点的建设,至少需要投入百万元之巨,新增100个网点,则需要上亿资金。
据了解,目前邮政有四大业务板块:报刊发行、信函投递、快递和储蓄。而从业务量来看,储蓄和快递占了大头,也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信函投递和报刊发行在传统业务中分别排第3和第4位。
“传统业务在大幅度萎缩。”一位从业几十年的“老邮政”并不回避:虽有激增的商业信函,也难以填补萎缩近九成的信件投递业务量,目前仅高校学生这一块还相对稳定。
此外邮政汇兑业务也呈颓势。市民小肖以前每月都在桃蹊路邮政营业厅给老家的父母寄钱,但从今年开始她改用农业银行转账,“很方便”。
变局:“最后100米”只是开始商业信函独大与快递业的割据邮政面临怎样的困局和竞争态势?
邮政面临的看得见的困境来自传统业务。据业内介绍,报刊发行、信函投递等传统业务虽然减量了,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新建各类住宅不断增加,邮件投递面临新的挑战。“即使这一块并非主要业务,但邮政毕竟有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职能’,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邮政的企业形象。”
成都市邮政局为此投入数百万元,着手在市内建立800-1000个社区邮政服务站、邮件接转点,解决群众用邮难、接收邮件难的问题。“将覆盖二环路以内80%、三环路以内70%的住宅”,解决邮件“最后100米”投递问题。
困局待解,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邮政重拾升势还需打造核心竞争力。周万清介绍,账单和广告类商函业务是发达国家邮政的主要业务,所占比例达80%以上。如账单,在美国每人每年的接收量为300件,我国是10件,而成都是12件。“商业账单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