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屿港通过一类口岸国家验收全面对外开放 |
来源: |
作者: |
|
人气: |
时间:2011-09-19 |
|
这两天,玉环县台州大洋物流有限公司报检员陶小勇的工作变得格外轻松,本月16日,台州港口大麦屿港区顺利通过一类口岸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他负责的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报检业务再也不用跑到椒江去办。“以前,来回椒江仅路上就得四五个小时。现在,‘一关三检’全部入驻玉环,不仅我们省力,国检工作人员也方便去企业验货,有问题可以及时沟通,工作效率高很多。” 终于等到这一天 9月16日,载入玉环史册的日子,玉环人等待了三年。 这天上午,大麦屿港区盛装静候一场关乎命运的检阅。 上午8时,由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副主任白石担任组长、由国家相关部委和军方组成的验收组来到大麦屿港区,对大麦屿港区对外开放开展验收。 上午11时,验收组公布验收结果,验收组成员、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处长钦明伟宣布:大麦屿港区查验设施、查验的监管场所基本上都已到位,口岸的基本条件能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 “衷心祝贺大麦屿港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台州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必将进一步促进台州的经济发展。”白石高兴地说。 喜讯让与会的玉环代表振奋不已。“大麦屿港的对外开放,也是引领玉环新一轮建设发展的强大引擎。”玉环县长林先华激动地说,“玉环将全面提速大麦屿港的开发开放,最大限度发挥一类口岸应有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说,大麦屿港区的建设和开放,将有力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和开放性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年磨砺,终成大器 2008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时年预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万标箱的大麦屿港区扩大开放,升级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三年后正式验收。 建设开始倒计时,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2009年4月,玉环在大麦屿港区设立“一关三检”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港区兴中路块港航支持系统区块的海关、国检、边检、海事等单位的综合办公业务用房项目建设。指挥部提出了“五干”精神:“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项目开工180天后,总建筑面积达26820平方米的海关、国检、边检综合办公楼项目交工验收,创下了玉环建设史上的“最快”纪录。 三年间,玉环共计投入1.6亿元,完成3.8万平方米的口岸涉外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其间,成功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设,顺利实现对台客运直航常态化,至今累计往返110多个航次,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2010年,大麦屿港实现货物吞吐量2258万吨,增长12.8%,其中集装箱4.2万标箱,增长35.9%。集装箱与货物吞吐量分别占据台州港的半壁江山。 今天的大麦屿港,已建成万吨级码头13座,开通了5条集装箱内支线,开辟了至印尼、日本、韩国、越南、挪威的对外航线。今年3月,大麦屿港与山西远鑫集团签订协议,承建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位的大麦屿煤炭交易市场,一个集散大宗商品的港口物流新平台即将形成。中捷环洲正致力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现代金属物流平台。 集疏运有了强有力的支撑。玉环预计投入21亿元,从去年起动工建设76省道复线南延至大麦屿疏港大道工程,疏港大道一期贯穿境内,二期将在2012年通车。浙江沿海高速复线乐清湾跨海大桥以及接线工程,已经国家发改委立项并顺利启动,力争在“十二五”建成。大麦屿疏港铁路,开始描绘蓝图。 今年5月25日,大麦屿港顺利通过一类口岸省预验收,大麦屿港向扩大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一步。 翻开崭新的一页 大麦屿港一类口岸的成功升级,意味着玉环人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里也成为台州乃至浙江南部地区商品进出口第二条重要的海运通道。 浙江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综合办副主任刘冠嗅到了无限的商机。玉环经济外向度高达80%以上,去年,全县全年法检商品近3万批,仅外贸货物就达10万个集装箱,外贸出口交易总值超过26亿美元。“以前玉环外贸产品大多通过宁波港中转,一个箱子运费就要2700元左右,现在从大麦屿港走,平均一个箱子只要五六百块钱,合计起来,大概一年可以节约资金2亿多元,”刘冠说。 环乐清湾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集中了玉环等3个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拥有460平方公里的乐清湾,周边企业总数超过2万多家,且大多为外贸企业。 今年3月底,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玉环设立办事处并开办业务,共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的报检、检验、计收费及签证放行达14531批,货值达到8.9亿美元,其中出口货值达7亿多美元,阀门出口占80%左右。海关、边检等相关单位也相继进驻,开始办公。(本文来源:台州日报)
|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