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标和mis规范看erp(mrp)前期咨询的必然性 |
来源: |
作者: |
|
人气: |
时间:2009-08-26 |
|
|
mrp 与mis的关系及mrp 与erp的关系
广义的mis应是一个三层的金字塔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底层是事务处理系统,中间层是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最高层是决策支持系统。事务处理系统是对企业所有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递的处理系统,完成各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的事务性任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底层的事务数据作进一步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管理控制、协调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下两层的内部信息,结合外部数据向企业最高层领导提供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等重大决策问题的信息。 按mis概念看,mrp 系统是一个系统范围明确的、管理功能先进的、通用于离散业制造业的具有两层结构的mis。erp是在mrp 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发展了管理思想,提出了供销链这个新概念,并从两层结构升为具有决策支持系统的三层结构。 企业在采购引进商品化erp(mrp )软件时,为什么会忽视或简化引进项目前所需的需求分析工作? 经长期观察和对企业情况的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两个认识上的模糊造成的: 1.误以为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既然erp/ mrp 系统是制造业的mis,无论是mrp 软件开发供应商还是企业用户,采取同开发一般意义的mis一样,参照国标或有关mis开发规范规定的开发流程和所需经历的阶段去开发,似乎已理所当然。然而,为什么会忽视或简化引进前的前期需求分析工作?笔者认为,因大多数人对gb8566-88软件开发规范这个国标和有关的mis开发规范比较熟悉之故,而8566-88国标与两个mis开发规范都只针对开发mis作了有关的规定。对采购引进商品化的mis 软件未作相应的规定。 在gb8566-1995里对软件生存期过程定义了七个基本的主要的过程:管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维护和支持过程。gb8566-88规定的八个阶段的前七个只是gb8566-1995里七个过程之一的开发过程。当企业决定通过采购引进商品化mrp /erp软件,获取mrp /erp系统时,应参照gb8566-1995第六章获取过程所规定的要求,采购引进商品化软件。 2.试图通过采购引进mrp /erp软件获取mrp /erp系统的前期咨询的必然性。笔者曾对gb8566软件开发规范、两个mis开发规范和gb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作过全面、详细对比和分析,得到以下基本认识: 第一, mis是一个人机系统,强调了人的重要、主导作用,软件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虽很重要但终究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局部。 第二, 所有的规范尽管在所划分的阶段有多有少。但从本质上可以认为只有逻辑设计和物理实现两大阶段。软件只是物理实现阶段的产物或结果,它并不反映全过程的成果。 第三,商品化mrp /erp软件只是反映制造业在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和逻辑设计要求,提供有一定适用范围的管理功能。 把商品化mrp 软件视作原型,将有助于采购引进mrp /erp软件前的需求分析工作。 在gb8566-1995中指出:在制定定义系统需求的计划时最好包括制作原型和模型的活动。而软件原型法(包括抛弃式rsp法和进化式rcp法)的提出只是对生命周期法的补充和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 当企业决定采购引进商品化mrp 软件来获取mrp 系统时,可在前期需求分析阶段,借助商品化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较为详尽的资料,演示软件这个原型,按rsp法将对系统需求定义的完全、正确是极为有利的,可在下一步在实施中,将二次开发和本地客户化的需求进行修改,看成rcp原型法的具体应用。不过,笔者认为在这里对真正的原型法有着两点变通:不需要真正构筑原型和省略某些阶段的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把商品化mrp 软件当作原型使用,是一种简化了的原型法。然而对这种简化了的原型法的应用,其效果与应用者对mrp 原理、机制理解的深度和实施mrp 经验极有关系,故对大多数刚接触mrp 的企业来说,建议按8566-1995原型,用好原型法,做好前期系统需求定义的分析,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