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流知识 > 物流实际运作 > 正文
对船舶所有人的理解及其行业的复杂性
来源: 作者: 人气: 时间:2009-08-26
   船舶所有人曾一度被视为是智商平平的代名词。作为一项投资行为,有关船东投资失误的案例不胜枚举。尽管如此,在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并不少,而且似乎都愿意碰碰运气。即便在今天,航运业的诱惑力仍在不断地点燃企业家的发财梦。

  但是,航运业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因为它太容易受周期性极端情绪化波动的影响了,即便是老手也会烧伤自己的手。对于新手而言,谨慎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促使他们发财的利好消息通常并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国际航运界有上成千上万家船东,他们在国际或国内航线上经营着各种类型的商船。对于单船公司而言,船舶注册人才是船东,它也应当是船舶股权资产的主要持有人。例如,一批投资商通过德国 KG公司融资,联手购买了一艘船。当然,他们每个人都是股东,但船东只有一个,即股权最大的股东。

  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这已作为一种标准。但对于航运业以外的人士来说,可能有些不太容易理解(比如,与航空业做比较)。对于在航运业从业的人员来说,这种理解似乎不太令人满意,因为它限制了市场的透明度,并使审计程序更加繁琐。

  另外,作为一项与银行业和保险业密不可分的商业环节,航运业 (从广义上理解)已成为全球商业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历史上看,航运业不乏投资失败的案例。正因为如此,航运业被视为高风险,高汇报,且资本净值不流动的产业。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出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历史的简要回顾

要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退一步讲,如果答案很简单,航运业的经营结果应当比现在要理想。这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航运业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看,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世界经济因战后环境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战前国际班轮业主要控制在几家知名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经营的商船,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过于奢侈。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也存在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即航运业的发展依赖于航运业的资本。换句话说,船舶融资的资源仅来自于船舶所有人的资本积累。

  经营船舶只是船东拥有船舶资产的目的之一,但这并不是船东最基本的动机。对于不定期船的所有人来说,拥有船舶资产而不直接参与经营的现象更为非常普遍。

  当然,除班轮运输以外,还有不定期船运输。不定期船主要用于满足本国远洋运输的需要。

  但是,上述两种传统的海运方式都在改变。改变的动力有二,其一是散货运输方式的演变,其二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不定期船。不定期船运输方式的演变主要是为了迎合规模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石油运输贸易中,传统的T-2型油轮逐步被超大型油轮(VL/ ULCC)所替代。在干散货运输市场,15万载重吨或以上型船已主宰了铁矿石和煤炭运输市场。但是,内业人士也意识到,单纯从为实现个体目标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行为是愚蠢的,理由有二:其一,如果竞争对手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自身在经营上将丧失灵活性;其二,如果船东都在市场上提供类似的运力,供给市场的竞争必将达到白热化。因此,在航运市场上,各种类型船舶(灵便极限型干散货船。巴拿马型千散货船、阿芙拉型油轮,苏伊士运河型油轮。巨型油轮等)共生,应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而且,由于一些港口对于船闸尺寸、船坞大小等参数进行了严格限制,上述运力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

  集装箱化的出现是对传统运输方式的挑战。它结束了人们传统上认为的:承运人只能完成。“港到港”的运输任务。从长远角度看,对班轮公司的影响至少还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自我订价能力被削弱。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班轮业(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业)经营人日趋强大,服务的客户群体更趋广泛(如果是不定期船经营人结论正好相反)的今天,出现这种结果令人惊讶。运力供给过剩导致竞争加剧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订价机制(通常指某类商品的运价,主要取决于该商品的价值)因集装箱运输业的出现而逐步消亡,或者说班轮业的订价机制与商品的类别没有必然的关系。
 

责任编辑:

上一篇:船舶分租装卸时间与滞期损失的计算问题 下一篇:浅谈租约谈判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